轉載自 http://run.idc.scu.edu.tw/upload/runinfo/1177771804.doc
髂脛束症候群(Iliotibial Band Syndrome簡稱ITBS)是慢跑選手常見的傷害。
髂脛束症候群所顯現的症狀主要有兩種,膝蓋外邊有刺痛或灼熱痛,屈膝和下樓梯都十分疼痛。
要了解髂脛束損傷的原因,要先了解其解剖構造及生物力學機制。髂脛束是一個廣平的類似韌帶的結構,起源於腸骨脊,下端皆在脛骨的下端突起部。當它通過在股骨和脛骨之間沒與骨頭相連,這允許髂脛束隨著膝蓋彎曲和伸直的運動做向前和向後移動,在膝蓋伸直時髂脛束會向前移動至股骨的外上髁的前面,而當這個膝蓋彎曲大於30度時,髂脛束會向後移動至股骨的外上髁的後面。
髂脛束主要的功能有兩種:
1.對膝蓋的外部方面提供靜態穩定性。
2.控制內收運動和大腿的減速作用。
通常一次慢跑,髂脛束完成這個功能大約每分鐘60-90次,一次四小時的馬拉松期間約進行了2萬次。膝蓋反覆的運動會造成髂脛束與脛骨的下端突起部摩擦而發炎,所以髂脛束症候群是由髂脛束反覆的穿過股骨的外上髁所產生的過度使用而受傷。
造成疼痛的原因可能有三種:
1.先天上髂脛束太緊(短)或先天上脛骨的下端的突起部過份突起。造成跑步時髂脛束容易摩擦發炎。
2.單純是參加的賽事距離太長而事前練習不足,身體沒有漸進的適應,導致跑步時髂脛束無法應付摩擦太多而發炎。
3.跑步訓練很多,外側肌群比內側肌群強太多,把髕骨往外側拉移,造成後天性的脛骨的下端的突起部過份突起,造成跑步時髂脛束容易摩擦發炎。
如果是第一種原因,跑者必須常進行髂脛束伸展把髂脛束拉鬆一些,但是也不要太過份,髂脛束還是有重要作用。
如果是第二種原因,跑者必須謹記跑步要採漸進練習的原則,讓身體有更多適應時間。可以在賽後立即冰敷膝蓋外側,如果疼痛,吃非類固醇藥品,疼痛一兩天就會消失。
如果是第三種原因,跑者必須加強內側肌群,讓內外側肌群肌力平衡,把髕骨外移現象矯正回來。建議使用健身房的大腿肌力訓練機,注意不要做足90度,只做最後30度,因為做90度時,內外側肌群都同時加強,達不到只加強內側肌群的目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