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16

11個未來定見感想

遇見奈思比,預見大未來
-「Mind Set!奈思比11個未來定見」閱讀心得

在閒暇之餘,即有逛誠品書局的習慣。第一次發現「Mind Set!奈思比 11個未來定見」這本書約略是在半年前,那時高考放榜,心情激動high翻天的我,哪沈的住性子入眠,當然通宵達旦來度過這值得慶祝的一天。在外慶祝許久,隨著夜深人靜,各個商家店面逐一打烊休息,我失去落腳之處。回家?我怎麼肯就此「善罷干休」,於是到了誠品書局,在那兒,我稍做休息,也讓雀躍的心情做番沈澱。

跨步開拔至書局二樓,映入眼簾的盡是一冊一冊閃亮耀眼、熱呼呼剛出版的新書,這一本、那一本似乎每一本書都在向我招手,大聲疾呼「來看我啊!來看我啊!」的確,在一片浩瀚書海中,要「下好離手」選定「一」本書來欣賞閱讀,是件難以抉擇的事。此時此刻的我,恨不得有四雙眼八隻手,讓我一次讀個千百本才暢快過癮。就在念頭興起的當下,我的眼角餘光瞥見了一本書,上面有著讓我注意力集中、眼神停留的關鍵字-「奈思比」,這不就是國際著名、著作等身的趨勢大師約翰奈思比嗎?於是我展開了一段學習之旅,當天幾乎快把整本書看完。而何其有幸,在六個月後的今日,我所任職的勞委會職訓局舉辦了一個活動,只要願意將自己閱讀後的心得與同仁們分享,即可免費得到「Mind Set! 奈思比11個未來定見」這本書,何樂不為呢?

本書共分兩大部分,第一部份是介紹奈思比大師他的智慧結晶-「11個未來定見」,第二部分則是以實際的全球現況為例,說明如何運用11個未來定見來「看見未來趨勢」。接著,就由我簡述11個未來定見與個人感想:

定見一、不是所有事都在改變。不會吧?老實說,一開始看到這句話,我還以為看錯了。現在的世界不是講求「十倍速」、「十六倍速」嗎?甚至人人皆能朗朗上口的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變。」你我看似身處於快速變化的世界,為何奈思比大師會在開宗明義的定見一就強調不是所有事都在改變呢?大師說道不管你蒐集的是什麼資料,在分辨事實與明顯的變化、基本變動與一時流行時,請記住,在世界的歷史中,多數事實是不變的。他又解釋變動是外在的變化,我們更應該注意內在不變的準則。例如,企業經營的產品日新月異,目不暇給,但企業經營的理念、運作的本質卻是不變的。又好比農村生活,雖然新的機具設備使人更輕易的播種、收割,但農民的生活節奏仍然隨著四季的遞變而調整。大師的定見一讓我聯想到古有云:「天行健,自強以不息。」越是身處在五光十色的世界,越是不能迷失自己,渾沌之中,一定要掌握住值得遵循的準繩。要注意分辨下列四點:第一、是基本要素,還是無謂粉飾。第二、是中心本質,還是操作技巧。第三、是大勢所趨,還是一時流行。第四、是創新突破,還是精進改善。

定見二、未來就從現在開始。這句話是要讓大家瞭解,世界的變化其實奠基於過去及現在。我們並不能憑空臆測未來,也不能毫無根據的猜想趨勢,憑藉的是對過去及現在的深入瞭解,在如何瞭解的工具上,大師推薦閱報。「報紙是觀察未來的好幫手,它們不僅是歷史的初稿,同時也讓我們一窺未來,因為我們現在做的事會決定未來。」「揭開未來面紗的最佳知識來源是報紙,報紙報導的都是現實情況。」「看報紙,就好像先行閱讀百年後的歷史。」但大師也提出警語,他認為媒體為了銷售業績,可能會把比較引人注意、聳動的,但不一定有價值的事件刊登在報紙頭版。再者,媒體的競爭與24小時的報導,更養大了媒體追求變化的胃口,但新聞的相關性與品質卻日益下降,最後呈現出的是雞毛蒜皮、無關痛癢的瑣事,如果汲取這些資訊,會對我們的決策判斷造成干擾。此外,在這資訊爆炸的時代,若是過於想全盤掌握資訊的人,甚至會產生「資訊焦慮症」,迷失在茫茫資訊大海之中。

定見三、不要輕忽了統計數字。這是我最重視的定見。在大學的求學階段中,我學習的是數學與統計,在工作階段中,我從事的是統計業務,因此我比一般人有更深的感觸與體會,正確的解讀統計數字有助於事實的呈現,我們可以藉由冷冰冰、硬梆梆的統計數字見微知著。例如通膨率上升,除了代表物價普遍上揚外,更代表人民實質所得因此降低,人民物質享受的減少與痛苦的增加。又例如失業率增加,不僅代表失業人口增加,更隱含許多家庭賴以維生的經濟來源中斷,一國之生產力減少,人力資源的浪費等等。統計數字是死的,但人們的運用是活的,藉由統計數字評估資訊的正確性與相關性,可以協助目前應走向哪個方向,也可以瞭解未來。

定見四、盡情想像,別怕出錯。記得小時候長輩們都會跟我說一句話,「盡可能去嘗試,你有犯錯的本錢,知錯能改就好了。」當然,長輩們口中的犯錯並不包含無以挽回、彌補的過錯。不管是大師的定見四,亦或是長輩們對我說的話,在在強調知與行的重要性。想像是最不需要本錢的投資。記得有個朋友曾經問我,如果我中了樂透彩頭獎,我會怎麼運用這筆鉅款呢?記得我是這樣回答他的,我說我會買這個、買那個、…,然後把大部分的錢存起來,然後他哈哈大笑的提出疑問,「把大部分的錢存起來?」我回答怎麼啦?他跟我說了句讓我永生難忘的話,「想像又用不花錢,盡情的想像啊!」的確,有夢想才有未來。數十年前的科幻小說曾想像人類登陸月球,在那時候還算是「科幻」、「無稽之談」,可是也因此激發人類登月的好奇心與決心。古有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張開雙手,就能容納更多。不是嗎?

定見五、未來就像一個拼圖。「未來,是結合了可能性、方向性、各種事件、曲折過程、進步與驚奇的集合體。」在此,奈思比大師以拼圖形容未來,他認為想要預知未來的模樣,就必須找到互相吻合、交雜與連結的各小塊拼圖。在拼圖的一開始,我們一定會選定某些圖塊,這就代表我們的根基,接著我們會整理圖塊,找出與主題相關的群組圖塊,試著把各邊對起來。這樣的整理與尋找可能會有很多次,也可能會耗費很多時間,但當那些看起來毫不相關的事件與其他相對應部分排列在一起時,其核心觀點就開始浮現。總之,我們可以靈活運用11個定見,將零散瑣碎的拼圖一步步拼湊起來。

定見六、不要走太快了。奈思比大師說這句話的用意,當然也不是要人們慢吞吞的走,而是要站在恰當的位置。所謂領導者,代表可以領導別人的人,也代表有他人追隨的人,如果領導者走太快了,以致於追隨者跟不上步伐,如此就無法達到領導者所欲完成的目標。畢竟,一件事情的完成不只是單單靠領導者一人,必須眾志成城的來完成。在這裡,奈思比大師甚至引用日本人的話來闡述定見六,「站著的釘子,就得挨鎚子打。」當新的突破與發明提出,既定的知識被挑戰與質疑時,肯定會出現蜚短流長的嫉妒現象。許多引領進步的科學家、發明家與哲學家,都經歷過這種遭妒的經驗。自古以來,有許多人被迫回歸當權勢力,他們往往跑得太快,導致功高震主,最後重箭落馬。若以遊行隊伍為例,我們不要離遊行隊伍的前頭太遠了,別人會以為我們不在隊伍裡面,至於要走在多前面才適合,這並不容易計算,端賴我們視不同的狀況而有不同的差異。

定見七、變革,就要端出牛肉。這代表如果要順利的完成一件事情,最好是要讓人覺得有利可圖,如此遭遇的阻礙會較小。經濟學上有句著名的俚語: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本的生意沒有人擔。意思是如果一樁生意有利可圖,即便是要犯法殺人,都還會有人願意去做,但如果無利可圖,即便是再怎麼安全無虞、再輕鬆簡單的工作,也沒有人願意勝任。如果領導者要追隨者順從變革,甚至是樂於變革,這時就要讓他們看到牛肉、看到胡蘿蔔,追隨者就會願意跟隨願景(或牛肉)前進。以公務部門的組織改造為例,政府在精簡組織之前,就釋放出善意,陳諾會盡可能的保障公務人員的工作權,妥善的安排被精簡的組織內之職員,這樣被精簡單位的職員反彈抗議的聲浪就會小很多。又譬如老闆要員工加班工作以提振業績,老闆若能提出高額加班費或獎勵金以茲慰勞鼓勵,則員工更有動力為公司效力。此外,抗拒變革可能是合理的,也可能是頑固的。所以,身為領導者有責任讓他人知道變革會帶來什麼好處。除非能讓追隨者信賴領導者,否則他們是不會支持變革。

定見八、演變是需要時間的。這點其實與「定見六、不要走太快了」是一體兩面的說法。「所有變化都是演進的,而非突變的。事情就是需要時間,而且幾乎是比我們預期的時間來的長。」所以領導者如果走太快了,這樣會導致追隨者無法適應突如其來的變化,變革就無法內化在生活中,無法對大眾產生徹底的影響。人們其實都有慣性與惰性,人們如果適應了一項東西、習慣了一種生活或工作方式,沒理由要去做改變,除非看到牛肉,這也與「定見七、變革,就要端出牛肉。」相呼應。即使人們想要改變,也是一點一滴、循序漸進的做調適,不突兀、不躁進。

定見九、把握機會,不要急著解決問題。奈思比大師在這裡所謂的不要急著解決問題是指問題的解決者,只關心昨日之事,而解決昨日之事固然重要,但人總是要向前看,未來更重要,故為了未來,一定要把握機會。記得大家總是會說: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機會總在不經意的時候出現,就像流星出現時,才在想到底要許什麼願望,等到想好要說出口,流星就消失了,什麼都沒有了。子曰:「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只有時時刻刻懂得自我充實的人,才能夠真切的把握住機會御風而上,否則哪一天突然有個大好良機出現在面前,自己也不敢接受,甚至被已經準備好的人先下手為強。要明白,有些機會失去了,尚可等待下回來臨,嚴重的是,有些時候錯失良機,翻身可是渺茫,足以讓人捶胸頓足、徒呼負負、扼惋不已啊!

定見十、要懂得去蕪存菁。在提這個觀念之前,我先舉一個居家生活的實例做為參考。每個人過年的時候總是會大掃除,清出來的垃圾像是一座又一座的山,大家都會好奇家裡怎麼能堆這麼多的東西,這些東西只能佔據生活空間,並不能帶來功用。我們做事情也是一樣,要懂得去蕪存菁,在定見十中提到一個「先減後加」的重要觀念,意思是如果要加入某項東西之前,一定要先剔除原來的一項東西。奈思比大師以自己的兩個親身經歷說明了「先減後加」這個觀念。他提到在最開始的時候,其實有27個預測未來的定見,但他覺得數目是多了點,於是逐步刪除至最精華、最值得保留的11個定見。又例如大師在學生時代很喜歡擴充藏書,塞滿屋內各個可容納的角落,甚至架起整面書牆,但他認為知識似乎沒有增加多少,所以他定下了一個規則:藏書限定在4000本。除非捨棄了一本書,否則不再添加新書,如此,逐漸提升藏書的品質。中國人也有句俚語-「有捨才有得」,也是強調要先捨棄,才能有獲得。一個杯子就是只能裝滿一公升的水,若不倒掉一些,哪能再裝下其他的東西呢?

定見十一、科技,始終來自人性。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運用越來越多的電子產品,也享受越來越多的便利,但曾幾何時,你我下班後回家的生活擁有的只是電視、電腦、網路,卻少了與家人的溝通、寒暄、歡笑?你我思念親友的時候,只會寄電子郵件、或是上MSN,但卻不肯撥通電話、見個面談天說地一番?科技能幫人們很多忙,但其最終目的仍要符合人性需求,畢竟是我們使用科技,並不是科技操控我們。以老師上課為例,以前的老師們上課總是寫板書,老師寫一句學生們就抄一句,現在則是在投影機等科技設備的輔助下,老師們不用再辛苦的寫板書,學生們也不必再努力的抄,上課只需要認真的聽講,不會因埋頭苦幹而無法思索老師的上課內容,等至下課時再將投影片的電子檔,藉由網路傳送至學生們的電子信箱,學生們就可以輕鬆的得到老師的上課講義。上述例子就是科技輔助人們的表現,但在引入新科技時,要注意下列三點:第一、什麼會被強化?第二、什麼會減少?第三、什麼會被取代?以上述老師上課的例子中,學生們的學習效果會被強化,學生們不必再花時間抄寫,多出的時間可以專心聽講,可以認真思考,老師的教學更生動、更活潑,學生們更可以看到精彩的圖片與文字,引起學習動機。減少的是學生的演練與實做,學生只是聽與讀,但缺少說與寫,有些學習必須熟能生巧,也有些學習必須是做中學。被取代的將是黑板、粉筆、學生的筆記,學生們只需要將投影片影印出來就可成為上課講義,黑板將被螢幕取代,粉筆將被投影機取代,但擁有專業知識的老師以及師生之間的互動將是無可取代的。

在拜讀奈思比大師的11個定見後,如沐春風,感觸良深。11個定見逐條陳列在書中,端看我們有多深入的體會與運用。在進入公務部門前,即感受到現在的公務人員除了為民服務,更是要引領民眾走向國際、邁向未來。在進入公務部門後,更是認為肩負重任,放眼未來,我期許自己不斷學習進修,以積極開放的視角看待國家發展、以活潑務實的態度看待公務體系、以同理心體察民眾的需求、以勇敢自信的腳步迎接新時代的挑戰。迎接二十一世紀種種改革的嚴格考驗,展現活力與效率,為新時代開創不同的契機,願竭盡所長,全心投入國家、社會、公務、民眾等各個層面,以熱情、執著、創意,盼為社會盡一份力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